日语学习网
《商卖往来》大众教育、普通教育的实现_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内藤湖南_走进日本_日语学习网
日期:2024-10-24 10:29  点击:3338
《商卖往来》大众教育、普通教育的实现
足利时代以前的教育已经与大众有一定关联,但教育的目的仍以武家为主,而到其后的德川时代,完全以大众为目的的教育兴起,相应的教科书也开始出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商卖往来》。此时,《商卖往来》作为往来体读本的体例已有明显变化,到《尺素往来》时,往来体读本的体例大体具文书特点,当为来往文书的规范。《商卖往来》虽名为“往来”,但并非往来文书,其从头到尾是一篇文章。不过打破往来体例的并非始于《商卖往来》,从足利时代的《新札往来》开始就已出现这种倾向,《新札往来》开头是以贺年书简的体例写的,而最后以普通书信的形式收尾,类似于《尺素往来》。《商卖往来》则将这一体例完全改变,开头结尾都不是书信体例。据说《商卖往来》编撰于德川时代中期即宝永至享保期间(公元18世纪初),书中内容收入经商者所必需的知识,首先就是货币及其真伪的辨别,然后是谷物及其运价、水运、租税、饮食、文具、绢布、外国货币、服装、器具、染色、图案花纹、武具、马具、手工艺品、唐物、和物、珠玉、陶瓷、漆器、杂具、厨房用具、药种、香具、山海鱼鸟等,凡商人经办商品,悉数列出,并提出商人教育当从幼少开始,先以习字算术为主,时至此时,作为教科书的往来体读本才开始出现算术这一科目。总之,教育内容都包含在以上的项目中。作为培养兴趣爱好的项目,有以下这些:
和歌、连歌(22)、俳谐(23)、插花、蹴鞠、茶道、谣曲、舞、手鼓、大鼓、笛、琵琶、琴
又列出防止兴趣爱好流于恣慢的项目:
围棋、将棋、双六、小曲、三弦
书中说,奢费于服饰、家宅,沉湎于泉水假山、树木花草之乐,更是无益之极,或可成导致衰微败落之因。书中最后举出商业道德之项目,认为:贪婪逐利、欺世诈人者必蒙遭天罚,而绝少有与其交往者。畏天道者最终显富贵繁昌、子孙荣华之瑞相,获利成倍。短短千字之文,将商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兴趣、道德悉数融入一体,简明扼要,堪称古今教科书之名作。书中对汉字的限制问题只字未提,而实际上本身对汉字已作了限定。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一部名作,其作者是谁居然不得而知。该书作者看来应当是一位非常博学的人。在当今从事初等教育的人们中,能够对这本教科书所含的条目作出圆满解释者,不知千人中是否能有一人。其编撰与时代相适应的教科书的才能不能不令人惊叹。《商卖往来》的编撰完全出自于大众教育的目的,到这一时期,日本的教育已从上流社会转向社会地位最低的普通大众,德川时代商人在四民(24)中是最低的阶层,教育已经扩展到最底层,反映了普通教育的完全独立和全面普及。在此之后,又出现了仿效《商卖往来》而作的种种读本,如《诸职往来》、《农人往来》、《百姓往来》等,由于这些读本都是以《商卖往来》为其范本,作为德州时代大众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当首推《商卖往来》。除此以外,出自地方教育的需要,延宝二年(1674)出现《京都往来》,在其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江户往来》、《大阪往来》等,传播公家、武家都市以及商业都市的必要知识。但在所有的这些书中,最出类拔萃的普通知识教科书还是《商卖往来》。
综上所述,通过国语而得以实现的日本普通教育的独立可以说始于《庭训往来》,完成于《商卖往来》。日本从接受中国文化、发展本国文化开始到实现教育的独立几近一千三四百年,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其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徐缓而又坚实向前的足迹,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历史,这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历史的回顾对我们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1930年3月9日于木津公会堂为京都府教育会相乐郡部会讲演)
————————————————————
(1)昌住,平安时代前、中期僧人,生卒年不详。宽平四年(892)完成《新撰字镜》初稿,昌泰年中(898—901)修订完成全稿,共12卷。《新撰字镜》收入汉字两万一千字,是日本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汉字字书。——译者
(2)即使用相同文字重叠构成词汇或这一类词汇,如瀼瀼、濡濡(《新撰字镜》重点部第158)。——译者
(3)朱雀天皇(923—952),930—946在位。——译者
(4)源顺(911—983),平安时代中期官人、学者、歌人。著述除《倭名类聚抄》外,有《作文大体》、《顺集》等。作为当时一流文人,其诗文多收入《本朝文粹》。源顺为“三十六歌仙”之一。——译者
(5)狩谷掖斋(1775—1835),江户时代后期考证学家。名望之,字卿云,通称三右卫门,别号六汉老人,求古楼。著有《本朝度量权衡考》、《笺注倭名类聚抄》、《说文新付字考》等。——译者
(6)平安时代后期,桔忠兼编纂语汇字书《色叶字类抄》,该字书汉字及熟语按伊吕波歌顺序排列,分天象、地仪等21部类,共计2卷。后不断增补,变为3卷,最后增补至10卷,即《伊吕波字类抄》。此书对了解、研究12世纪语汇、发音等具有重要意义。——译者
(7)和汉字典,最初由11世纪后期法相宗学僧编纂,到13世纪初期又由真言宗学僧改编,通过这部字典可以了解平安时代公家、僧侣使用的训读语汇,是研究日本国语史的重要资料。——译者
(8)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国语辞书的总称。其辞语按照伊吕波歌的顺序排列,又根据语义分类,各有独自的书名,辞语数也各不相同。由于这种辞书简便实用,非常流行,当时冠以《节用集》名称的国语辞书达到近200种。——译者
(9)菅原是善(812—880),平安时代前期贵族,学者,菅原道真之父。著有《东宫切韵》等。——译者
(10)往来物的一种。往来物是指平安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后期广泛流行的平民使用的初级教科书。所谓往来,原为书简之意,最初的教科书始于以实际的书简作为教学的读本,其中也有练习题及词汇,后来并不拘于书简,也使用其他形式。平安时代后期往来物有《明衡往来》、《东山往来》等七种,中世有《十二月往来》、《庭训往来》、《尺素往来》等数十种,到江户时代往来物则达到数千种。往来物最早的编写者是贵族,到中世时以僧人为主,江户时代则多为文学家、私塾先生。《庭训往来》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不详(一说为玄慧)。其为当时书简的范本,由每月往复书简两通共二十四通(亦有二十五通者)构成,列有与每月主题相关的大量词汇,内容广泛,涉民间风俗、衣食住行、风土物产、地方行政等众多领域,现已成为了解室町时代初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庭训往来》版本众多,在中世已超过四十种。从江户时代一直到明治时代初期,《庭训往来》作为普通平民家庭和私塾(寺小屋)的读本、习字教材被广泛使用。江户时代后期还流行过插图本。——译者
(11)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称书仪。——译者
(12)光明皇后(701—760),圣武天皇的皇后。——译者
(13)即藤原明衡(989?—1066),平安时代中期官人,汉诗人。参见前注。——译者
(14)玄慧(?—1350),镰仓时代后期、南北朝时代僧人、儒学家。亦作玄惠,号独清轩、健臾。曾在比叡山学天台宗,后为后醍醐天皇侍读程朱之学。倒幕之后,受足利尊氏、足利直义重用,参与《建武式目》的制定。据说《庭训往来》系玄慧所作,但学界尚无定论。——译者
(15)亦称升官图,黑白子各十五个,凭骰子的点数抢先把全部棋子移入对方阵地的游戏。——译者
(16)洞院公贤(1291—1360),镰仓时代后期、南北朝时代公卿。历任春宫大夫、右近大将、内大臣、左大臣、太政大臣。1348年(正平三、贞和四)出家,法名空元。著有《皇代历》、《历代最要钞》,亦为《拾芥抄》的编者。——译者
(17)室町时代的国语辞书,共两卷,著者不详。辞语按语义分类排列,在天地、时节之下分成十八类,收入辞语数达三千,有些辞语并付以注。——译者
(18)往来体读本的一种,出现于平安时代后期,用于道德教育。作者不详。书中以五字为一句,共由九十六句构成。《实语教》在整个江户时代被广泛使用。——译者
(19)镰仓时代以后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童子教》主要用于道德教育,书中内容主要是关于佛教信仰、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以及格言,全书由五字一句、共三百三十句构成。——译者
(20)日语称“寺子屋”。因这类私塾多设在寺院内,故名。私塾最早是为满足农村一些官吏的子女读书习字的需要而设置的。后来随着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普通农民、町人接受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类似寺子屋的私塾在都市、农村普遍开设。担当私塾教学的通常为武士、神官、僧侣、医生等。——译者
(21)李氏朝鲜的法典。该法典于1471年颁布,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卷,是李氏朝鲜各种法典的基础。——译者
(22)日本诗歌的一种体裁,流行于中世纪,由两人或多数人交互吟咏和歌的上句和下句,一直连下去,一般以百句为限。——译者
(23)带诙谐、滑稽趣味的和歌。亦指俳句。——译者
(24)即士农工商,此系江户时代按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由上而下排列的。——译者

分享到:

顶部
11/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