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独创的见识

时间: 2023-11-08    进入日语论坛
核心提示:独创的见识关于《出定后语》、《翁之文》的珍贵价值,我在很多地方都作过讲演。富永的书不凡之处最早是本居宣长发现的,并写进了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独创的见识
关于《出定后语》、《翁之文》的珍贵价值,我在很多地方都作过讲演。富永的书不凡之处最早是本居宣长发现的,并写进了《玉胜间》。平田笃胤在看了本居的书后,找到了这本书并写了《出定笑语》。我们都是读了平田的书后才知道《出定后语》并阅读它的。当时富永已经受到一些人的关注,有个差不多与富永同时代的人叫汤浅常山(11),他写了一本书《文会杂记》,对富永的书提出了批评。汤浅在书中写道,要通晓佛教之事,有一书《四教仪集解标旨钞》,读之可粗解佛教之大意。有人认为,《出定后语》是在其后所作,云云。我年轻时看到过这段记载,也查找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这本书的作者梅国是个和尚(12),一个非常博学的佛教学者,但说富永是通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才产生有关佛教的见解则完全是胡言乱语。这是既没有认真读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又没有认真读过《出定后语》的人的说法。三十年前我就想到过,对古人的评论也必须多加小心。富永对佛教的评论完全是独创性的见解,他是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他的见解绝非是由于他人的传授或通过他人著述才想到的毫无价值之物。对于《翁之文》,猪饲敬所(13)这样的学者都非常佩服,读后极口赞赏。人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在寻找这本书,去年春天,大阪外国语学校的教授龟田次郎先生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后来我经努力终于将其付梓发行。富永仲基的学说,他的经历以及我与其关系的由来大体就是这些。富永仲基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即使将来大阪变为大大阪,他也将会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独创的见识
关于《出定后语》、《翁之文》的珍贵价值,我在很多地方都作过讲演。富永的书不凡之处最早是本居宣长发现的,并写进了《玉胜间》。平田笃胤在看了本居的书后,找到了这本书并写了《出定笑语》。我们都是读了平田的书后才知道《出定后语》并阅读它的。当时富永已经受到一些人的关注,有个差不多与富永同时代的人叫汤浅常山(11),他写了一本书《文会杂记》,对富永的书提出了批评。汤浅在书中写道,要通晓佛教之事,有一书《四教仪集解标旨钞》,读之可粗解佛教之大意。有人认为,《出定后语》是在其后所作,云云。我年轻时看到过这段记载,也查找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这本书的作者梅国是个和尚(12),一个非常博学的佛教学者,但说富永是通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才产生有关佛教的见解则完全是胡言乱语。这是既没有认真读过《四教仪集解标旨钞》,又没有认真读过《出定后语》的人的说法。三十年前我就想到过,对古人的评论也必须多加小心。富永对佛教的评论完全是独创性的见解,他是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他的见解绝非是由于他人的传授或通过他人著述才想到的毫无价值之物。对于《翁之文》,猪饲敬所(13)这样的学者都非常佩服,读后极口赞赏。人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在寻找这本书,去年春天,大阪外国语学校的教授龟田次郎先生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后来我经努力终于将其付梓发行。富永仲基的学说,他的经历以及我与其关系的由来大体就是这些。富永仲基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即使将来大阪变为大大阪,他也将会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1925年4月5日讲演,同年8月《大阪文化史》所载)
————————————————————
(1)即丰臣秀吉(1537—1598),战国时期武将。官至关白太政大臣,其统一天下并打下幕藩体制的基础。——译者
(2)慈云(1718—1804),江户时代真言宗僧人、梵学者。参见后篇《谈慈云高僧的学问》。——译者
(3)在今京都市上京区。——译者
(4)即文雄(1698—1763),江户时代中期净土宗僧人。俗姓中西,字僧谿,号无相、然莲社、尚堂主人。14岁出家,后在江户研究佛典,从太宰春台学音韵学(唐音)。著有《磨光韵镜》、《韵镜至要录》、《和字大观抄》、《非出定后语》等。——译者
(5)慧海(1707—1771),江户时代中期净土真宗僧人。字法饶,号芙蓉峰、白云庐主,谥号龙音院。骏河净园寺住持。著有《文类聚钞义赞》、《愚秃钞芙蓉录》等。——译者
(6)《孟子·告子下》:“《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译者
(7)梵文原词是Icchantika,亦译作“一阐提迦”,简称“阐提”。佛教用以称谓不具信心、断绝成佛善根的人。——译者
(8)即王通(580—617),隋朝思想家、教育家。字仲淹,号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三字经》中把其列为诸子百家中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著有《中说》,亦称《文中子》。——译者
(9)“本地垂迹”一语最早见于中国后秦僧肇所著的《注维摩》序中,称“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一义也”。“本地”意为本体、本源,佛教把佛的法身称“本”或“本地”,“垂迹”(亦称“迹”)指佛为了化度众生而随时应机说法的化身。在《法华经》寿量品中就是把作为绝对的理想存在的释迦作为本地,而把历史上的现实的释迦作为垂迹。这种主张绝对的超越的存在以化身的形式出现于现实世界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乘佛教的经纶之中。随着佛教传入日本,这种思想就表现为佛、菩萨等垂迹而为日本的神,如阿弥陀如来的垂迹为八幡神、大日如来的垂迹为伊势大神,形成了神佛习合,也解决了外来的佛教与日本的神祇的关系问题。本地垂迹说的根本就是强调法身佛为了普度众生而垂迹四方,其化作日本的神而在日本显现,这种佛主神从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贵族阶层,而且广泛渗透到民众阶层,成为日本中世神道思想的主流。——译者
(10)淡路国,日本古代的地方行政区,今兵库具淡路岛。——译者
(11)汤浅常山(1708—1781),江户时代中期儒学家。名元桢,字士(之)祥,通称新兵卫。著有《文会杂记》、《常山纪谈》、《大学或问》、《汤士问答》等。——译者
(12)《四教仪集解标旨钞》的作者是天台宗僧人宋顺,此处当为作者误记。——译者
(13)猪饲敬所(1761—1845),江户时代后期儒学家。本名彦博,字文卿、希文,通称三郎右卫门。著有《论孟考文》、《管子补正》、《太史公律历天官三书管窥》等。——译者
 
轻松学日语,快乐背单词(免费在线日语单词学习)---点击进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TAG: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