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的风景画_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内藤湖南_走进日本_日语学习网

时间: 2024-10-24    作者: destoon    进入日语论坛
核心提示:中国的风景画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3),横跨晋宋两代的著名诗人谢灵运(4)徜徉于山水之间,因其穿高屐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中国的风景画
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3)”,横跨晋宋两代的著名诗人谢灵运(4)徜徉于山水之间,因其穿高屐而行,被人称作山贼。从这一时期开始,此前盛行的玄理诗风一变而为山水诗风,谢灵运当为其元祖。在这一时期前后,绘画方面出现了山水画。宗炳(5)著有关于山水的《画论》。遗憾的是,当时的山水绘画没有一幅保存下来。可以想象那些绘画都受到道教的影响,当为描绘幽深僻静的山水之作。总之,从这些情况可以得知,中国人崇尚艺术,将艺术与风景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是很久远的。
不过,早期的风景画,如顾恺之《女史箴》卷的局部、同为其作的后世摹本《洛神赋》卷的局部、我国法隆寺金堂天盖的图案,都还相当幼稚,后来风景画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盛唐时期。相传有吴道子粗宕淋漓的墨画、大小李将军(6)敷色精巧的密画、王维在水墨画中开创的“渲染”技法等等。吴道子的绘画没有流传下来,但王维以及李将军即李思训的画保存至今。从保存下来的画来看,他们并非都有描绘奇山异水的意图,而倒是令人觉得他们喜爱的是具有亲近感的、似乎可以与自己融为一体的景色。王维有一幅描绘自己山庄的《辋川图》,李思训留存在世的是《九成宫图》。王维专事山水,李思训则致力于画亭台楼阁。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尚未发展到笔法墨法兼而有之的程度,有长于笔法的吴道子这一类画家,也有项容(7)这一类擅于墨法的国家。而笔法墨法兼而有之,集水墨画之大成者是唐代末期至五代即公之十世纪的荆浩(8),在其之后又有关同(9),直至宋初,这一期间,李成(10)异军突起,成为北画之祖,董源(11)则成为南画之祖。南北两宗直至后世始终影响着中国的画家。这两位南北两派之祖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的山水观,那就是以雄浑奇拔的景色作为绘画的主题。当然,他们所描绘的风景源自于写生,而并非出自空想。虽然说是写生,无论关同还是董源、李成,这是他们采用的能够象征自己精神的方法,绝非单纯的写生。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风景画获得显著发展的一个原因,从他们的画作中同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艺术家对风景的态度。
巨然(12)出自董源的门下,其笔墨之法完全得自于董源,将自己的精神完全寄托于山水,这一点也与其师相似。尤其应当注意的一个变化是,巨然描绘的山水多温润可人,其表现的风景往往会令人起欲置身其中之念。关同、董源、李成都很少画气势雄奇、摄人心魄的风景,后世所谓的文人画即缘自于此。到后来的米芾父子(13)、赵大年(14),他们更加喜爱温和的风景,据说赵大年由于从不跋涉深山幽谷,只画当时帝都汴京一带的风景,对幽邃山水尤感兴趣的米芾父子也鲜有雄浑奇拔风格的画作,他们似乎更偏爱易于亲近的风景。
这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已日臻大成,后到元代,赵子昂(15)学习唐画精神,仍主要画王维那种令人可感到置身其中的山水。元末四大家(16)继承其衣钵,其中黄大痴(17)皆以自己所居住的虞山景色为主,其画笔意舒缓柔和,别有韵味,所画景致亦非奇拔峻峭。倪云林(18)也喜爱平远山水,主题仍为江南地方的三泖五湖,充满野趣,不过四大家中也有王蒙(19)屡屡画幽深僻远的风景,但也并非追求雄拔压人之势,仍然是以可亲近之景为主题。
后来的画家作画过于雄拔被鄙之为犷气,南画中若有类其者,如明清时代浙派、江西派皆被称之为霸悍。中国的风景画至此已经完全成熟,尽管后人在细微之处有过种种变化,但在风景画总的风格上没有大的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风景的认识由最初受道教的影响喜爱幽僻的山水发展到偏爱周围的景致。在此之前,绘画就如绘卷一样直露地描绘风景,到唐末五代时期逐渐喜爱雄奇的景色用以寄托某种精神。再到后来又回归到描绘身边周围的景色,强调表现个人的感受,逐渐地从画趣中寻求一种情趣。
 
轻松学日语,快乐背单词(免费在线日语单词学习)---点击进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TAG: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暂无